im体育

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湖南省卓越院校    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举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当前位置:首页生态信息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进展、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6/08    来源:本站    浏览:2577

时间:6月8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胡军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志愿者,用点滴公益善举汇聚成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强大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制度政策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2017年,国务院发布《志愿服务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原则、管理体制及保障措施等,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坚实保障。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清晰路径和框架。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全国性的行动纲领。


二是公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可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且一半左右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参加过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公众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理由依次为:为社会做贡献(72%)、提升个人能力(71.7%)和增加社交(36.1%)。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注册环保志愿者队伍27万余支,注册环保志愿者逾300万人。


三是公众参与内容和途径丰富多样。据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在志愿服务参与内容方面,参与活动类型最多的是“清理垃圾等日常环保实践活动”(78.5%)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46.8%)。其他如“具体环境问题调查活动”“为环境污染受害者提供咨询、诉讼服务”和“促进环保国际交流的活动”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也有一定比例。在志愿服务参与途径方面,公众通过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41.5%和41.3%;其次是通过学校渠道参与,人数占比为37.8%;通过政府和企业渠道参与的人数占比较低。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志愿服务在改善人际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虽然目前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热情普遍较高,但是参与频次较低,多为一次性参与,阻碍参与的因素仍然较多。《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1年)》显示,参与志愿活动面临的最大阻碍是不知道如何参与(55.6%),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培训保障(24.3%)、活动组织不规范(19.4%)和缺乏有效的激励反馈(16.9%)等。也有少部分受访者由于“周围人都不参加”“活动没有吸引力”和“志愿服务工作意义不大”而未能参与。这表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距离“规范化、全民化、长期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急需在制度建设、能力提升、宣传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下一步工作建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和推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志愿服务记录、激励和保障等制度,维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二是增强项目和渠道供给。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推出能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的专题环保活动,引导公众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及参与渠道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公众更多了解和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


三是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一方面,可依托生态环保专业力量,结合志愿服务工作需求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加强对志愿者和志愿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面向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开展志愿服务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志愿服务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立志愿服务调查评估机制。定期对地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系统调查评估,及时了解地方志愿服务现状、进展和成效,了解公众志愿服务项目需求、参与和满意程度,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支持。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


XML 地图